浏览器相关知识点

事件流三个阶段

  • 捕获阶段
  • 目标阶段
  • 冒泡阶段

注册事件

通常我们使用 addEventListener 注册事件,该函数的第三个参数可以是布尔值,也可以是对象。对于布尔值 useCapture 参数来说,该参数默认值为 falseuseCapture 决定了注册的事件是捕获事件还是冒泡事件。

<div id="parent">
  父亲
  <div id="child">
    儿子
    <div id="sun">孙子</div>
  </div>
</div>

第一次执行

document.getElementById("parent").addEventListener("click", function () {
  alert(`parent 事件触发,` + this.id);
});

document.getElementById("child").addEventListener("click", function () {
  alert(`child 事件触发,` + this.id);
});

document.getElementById("sun").addEventListener("click", function () {
  alert(`sun 事件触发,` + this.id);
});

第二次执行

document.getElementById("parent").addEventListener("click", function (e) {
  alert(`parent 事件触发,` + e.target.id);
}, true);

document.getElementById("child").addEventListener("click", function (e) {
  alert(`child 事件触发,` + e.target.id);
}, true);

document.getElementById("sun").addEventListener("click", function (e) {
  alert(`sun 事件触发,` + e.target.id);
}, true);

点击 id 为 child 的 div 后,这两份 JavaScript 代码的执行结果分别是:

  • 第一次结果为:先弹出“child 事件触发,child”,再弹出“parent 事件触发,parent”。
  • 第二次结果为:先弹出“parent 事件触发,child”,再弹出“child 事件触发,child”。

TIP

当使用 addEventListener() 为一个元素注册事件的时候,句柄里的 this 值是该元素的引用。其与传递给句柄的 event 参数的 currentTarget 属性的值一样。

阻止事件冒泡可以在目标元素的监听事件中添加 event.stopPropagation()即可。

在线 Demo:(https://codepen.io/tangshiya/pen/poqxNLNopen in new window)

跨域

什么是跨域?

什么是同源策略及其限制内容?

同源策略是一种约定,它是浏览器最核心也最基本的安全功能,如果缺少了同源策略,浏览器很容易受到XSS、CSRF等攻击。所谓同源是指"协议+域名+端口"三者相同,即便两个不同的域名指向同一个ip地址,也非同源。

域名的组成部分: alt

同源策略限制内容有:

  • Cookie、LocalStorage、IndexedDB 等存储性内容
  • DOM 节点
  • AJAX 请求发送后,结果被浏览器拦截了

但是有三个标签是允许跨域加载资源:

  • <img src=xxx>
  • <link href=xxx>
  • <script src=xxx>

常见跨域场景

当协议、子域名、主域名、端口号中任意一个不相同时,都算作不同域。不同域之间相互请求资源,就算作“跨域”。常见跨域场景如下图所示:

| URL | 说明 | 是否允许通信 | | ---- | ---- | ---- | ---- | | http://www.test.com/a.js http://www.test.com/b.js | 同一域名 | 允许 | http://www.test.com/util/a.js http://www.test.com/script/b.js | 同一域名,不同文件夹 | 允许 | http://www.test.com:8000/a.js http://www.test.com/a.js | 同一域名,不同端口 | 不允许 | http://www.test.com/a.js https://www.test.com/b.js | 同一域名,不同协议 | 不允许 | http://www.test.com/a.js http://43.45.233.89/a.js | 域名和域名对应的ip | 不允许 | http://www.test.com/a.js http://b.test.com/a.js | 主域相同,子域不同 | 不允许 | http://www.test.com/a.js http://b.test.com/a.js | 主域相同,子域不同 | 不允许 | http://www.test.com/a.js http://www.baidu.com/a.js | 不同域名 | 不允许

总结

  • 如果是协议和端口造成的跨域问题“前端”是无能为力的。
  • 在跨域问题上,仅仅是通过“URL的首部”来识别而不会根据域名对应的IP地址是否相同来判断。“URL的首部”可以理解为“协议, 域名和端口必须匹配”。

思考题: 请求跨域了,那么请求到底发出去没有?

跨域并不是请求发不出去,请求能发出去,服务端能收到请求并正常返回结果,只是结果被浏览器拦截了。你可能会疑问明明通过表单的方式可以发起跨域请求,为什么 Ajax 就不会?因为归根结底,跨域是为了阻止用户读取到另一个域名下的内容,Ajax 可以获取响应,浏览器认为这不安全,所以拦截了响应。但是表单并不会获取新的内容,所以可以发起跨域请求。同时也说明了跨域并不能完全阻止 CSRF,因为请求毕竟是发出去了。

跨域解决方案

  • JSONP

    • 原理:利用 <script> 标签没有跨域限制的漏洞,网页可以得到从其他来源动态产生的 JSON 数据。JSONP请求一定需要对方的服务器做支持才可以。
    <script src="http://domain/api?param1=a&param2=b&callback=show"></script>
    <script>
        function show(data) {
        console.log(data)
    }
    </script>
    
    • JSONP和AJAX对比:JSONP和AJAX相同,都是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请求,从服务器端获取数据的方式。但AJAX属于同源策略,JSONP属于非同源策略(跨域请求)

    • 优缺点:JSONP优点是简单兼容性好,可用于解决主流浏览器的跨域数据访问的问题。缺点是仅支持get方法具有局限性,不安全可能会遭受XSS攻击。

    • 实现流程

      • 声明一个回调函数,其函数名(如show)当做参数值,要传递给跨域请求数据的服务器,函数形参为要获取目标数据(服务器返回的data)。
      • 创建一个<script>标签,把那个跨域的API数据接口地址,赋值给script的src,还要在这个地址中向服务器传递该函数名(可以通过问号传参:?callback=show)。
      • 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,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:例如:传递进去的函数名是show,它准备好的数据是show('Hi Christine')。
      • 最后服务器把准备的数据通过HTTP协议返回给客户端,客户端再调用执行之前声明的回调函数(show),对返回的数据进行操作。

      在开发中可能会遇到多个 JSONP 请求的回调函数名是相同的,这时候就需要自己封装一个 JSONP函数。

      function jsonp({ url, params, callback }) {
       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      let script = document.createElement('script')
          window[callback] = function(data) {
            resolve(data)
            document.body.removeChild(script)
          }
          params = { ...params, callback }
          const newParams = []
          for (let key in params) {
            newParams.push(`${key}=${params[key]}`)
          }
          script.src = `${url}?${newParams.join('&')}`
          document.body.appendChild(script)
        })
      }
      jsonp({
        url: 'http://localhost:3000/say',
        params: { name: 'Christine' },
        callback: 'show'
      }).then(data => {
        console.log(data)
      })
      
      
  • CORS

CORS 需要浏览器和后端同时支持。IE 8 和 9 需要通过 XDomainRequest 来实现。

浏览器会自动进行 CORS 通信,实现 CORS 通信的关键是后端。只要后端实现了 CORS,就实现了跨域。

服务端设置 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 就可以开启 CORS。 该属性表示哪些域名可以访问资源,如果设置通配符则表示所有网站都可以访问资源。

虽然设置 CORS 和前端没什么关系,但是通过这种方式解决跨域问题的话,会在发送请求时出现两种情况,分别为简单请求复杂请求

  • 简单请求 以 Ajax 为例,当满足以下条件时,会触发简单请求
  1. 使用下列方法之一:
  • GET
  • HEAD
  • POST
  1. Content-Type 的值仅限于下列三者之一:
  • text/plain
  • multipart/form-data
  • application/x-www-form-urlencoded

请求中的任意 XMLHttpRequestUpload 对象均没有注册任何事件监听器; XMLHttpRequestUpload 对象可以使用 XMLHttpRequest.upload 属性访问。

  • 复杂请求

不符合以上条件的请求就肯定是复杂请求了。 复杂请求的CORS请求,会在正式通信之前,增加一次HTTP查询请求,称为"预检"请求,该请求是 option 方法的,通过该请求来知道服务端是否允许跨域请求。

接下来我们看下一个完整复杂请求的例子,并且介绍下CORS请求相关的字段

// index.html
const xhr = new XMLHttpRequest()
document.cookie = 'name=xiamen' // cookie不能跨域
xhr.withCredentials = true // 前端设置是否带cookie
xhr.open('PUT', 'http://localhost:4000/getData', true)
xhr.setRequestHeader('name', 'xiamen')
xhr.onreadystatechange = function() {
  if (xhr.readyState === 4) {
    if ((xhr.status >= 200 && xhr.status < 300) || xhr.status === 304) {
      console.log(xhr.response)
      //得到响应头,后台需设置Access-Control-Expose-Headers
      console.log(xhr.getResponseHeader('name'))
    }
  }
}
xhr.send()
//server1.js
let express = require('express');
let app = express();
app.use(express.static(__dirname));
app.listen(3000);
//server2.js
let express = require('express')
let app = express()
let whitList = ['http://localhost:3000'] //设置白名单
app.use(function(req, res, next) {
  let origin = req.headers.origin
  if (whitList.includes(origin)) {
    // 设置哪个源可以访问我
    res.setHeader('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', origin)
    // 允许携带哪个头访问我
    res.setHeader('Access-Control-Allow-Headers', 'name')
    // 允许哪个方法访问我
    res.setHeader('Access-Control-Allow-Methods', 'PUT')
    // 允许携带cookie
    res.setHeader('Access-Control-Allow-Credentials', true)
    // 预检的存活时间
    res.setHeader('Access-Control-Max-Age', 6)
    // 允许返回的头
    res.setHeader('Access-Control-Expose-Headers', 'name')
    if (req.method === 'OPTIONS') {
      res.end() // OPTIONS请求不做任何处理
    }
  }
  next()
})
app.put('/getData', function(req, res) {
  console.log(req.headers)
  res.setHeader('name', 'Christine') //返回一个响应头,后台需设置
  res.end('Hi Christine')
})
app.get('/getData', function(req, res) {
  console.log(req.headers)
  res.end('Hi Christine')
})
app.use(express.static(__dirname))
app.listen(4000)

上述代码由http://localhost:3000/index.htmlhttp://localhost:4000/跨域请求,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,后端是实现 CORS 通信的关键。

  • postMessage

postMessage是HTML5 XMLHttpRequest Level 2中的API,且是为数不多可以跨域操作的window属性之一,它可用于解决以下方面的问题:

  • 页面和其打开的新窗口的数据传递
  • 多窗口之间消息传递
  • 页面与嵌套的iframe消息传递
  • 上面三个场景的跨域数据传递

window.postMessage()方法可以安全地实现跨源通信。通常,对于两个不同页面的脚本,只有当执行它们的页面位于具有相同的协议(通常为https),端口号(443为https的默认值),以及主机 (两个页面的模数 Document.domain设置为相同的值) 时,这两个脚本才能相互通信。window.postMessage() 方法提供了一种受控机制来规避此限制,只要正确的使用,这种方法就很安全。

otherWindow.postMessage(message, targetOrigin, [transfer]);
  • message: 将要发送到其他 window的数据。
  • targetOrigin:通过窗口的origin属性来指定哪些窗口能接收到消息事件,其值可以是字符串"*"(表示无限制)或者一个URI。在发送消息的时候,如果目标窗口的协议、主机地址或端口这三者的任意一项不匹配targetOrigin提供的值,那么消息就不会被发送;只有三者完全匹配,消息才会被发送。
  • transfer(可选):是一串和message 同时传递的 Transferable 对象. 这些对象的所有权将被转移给消息的接收方,而发送一方将不再保有所有权。

接下来我们看个例子: http://localhost:3000/a.html页面向http://localhost:4000/b.html传递“Hi Christine”,然后后者传回"Hi Picker"。

// a.html
<iframe src="http://localhost:4000/b.html" frameborder="0" id="frame" onload="load()"></iframe> //等它加载完触发一个事件
//内嵌在http://localhost:3000/a.html
<script>
  function load() {
    let frame =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frame')
    frame.contentWindow.postMessage('Hi Christine', 'http://localhost:4000') //发送数据
    window.onmessage = function(e) { //接受返回数据
      console.log(e.data) //Hi Picker
    }
  }
</script>
// b.html
  window.onmessage = function(e) {
    console.log(e.data) //我爱你
    e.source.postMessage('我不爱你', e.origin)
  }
  • websocket
  • Node中间件代理(两次跨域)
  • nginx反向代理
  • document.domain + iframe

该方式只能用于主域名相同的情况下,比如 a.test.comb.test.com 适用于该方式。 只需要给页面添加 document.domain ='test.com' 表示主域名都相同就可以实现跨域。

浏览器渲染原理

浏览器的渲染过程

alt

从上面这个图上,我们可以看到,浏览器渲染过程如下:

  1. 解析HTML,生成DOM树,解析CSS,生成CSSOM树

  2. 将DOM树和CSSOM树结合,生成渲染树(Render Tree)

  3. Layout(回流):根据生成的渲染树,进行回流(Layout),得到节点的几何信息(位置,大小)

  4. Painting(重绘):根据渲染树以及回流得到的几何信息,得到节点的绝对像素

  5. Display:将像素发送给GPU,展示在页面上。

生成渲染树

alt

为了构建渲染树,浏览器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:

  1. 从DOM树的根节点开始,遍历每个可见节点。
  2. 对于每个可见的节点,找到CSSOM树中对应的规则并应用它们。
  3. 根据每个可见节点以及其对应的样式,组合生成渲染树。

第一步中,既然说到了要遍历可见的节点,那么我们要先知道,什么节点是不可见的。不可见的节点包括:

  • 一些不会渲染输出的节点,比如scriptmetalink等。
  • 一些通过css进行隐藏的节点。比如display:none。注意,利用visibilityopacity隐藏的节点,还是会显示在渲染树上的。只有display:none的节点才不会显示在渲染树上。

TIP

渲染树只包含可见的节点。

总结

浏览器进程中的网络线程请求获取到 HTML 数据后,通过 IPC 将数据传给渲染器进程的主线程,主线程将 HTML 解析构造成 DOM 树,然后进行样式计算,根据 DOM 树和生成好的样式生成 Layout Tree,通过遍历 Layout Tree生成绘制顺序表,接着遍历 Layout Tree 生成了 Layer Tree, 然后主线程将 Layer Tree 和 绘制顺序信息一起传给合成器线程,合成器线程按规则进行分图层,并把图层分为更小的图块(tiles)传给栅格线程进行栅格化,栅格化完成后,合成器线程会获得栅格线程传过来的“draw quads”图块信息,根据这些信息合成器线程合成了一个合成器帧,然后将该合成器帧通过 IPC 传回给浏览器进程,浏览器进程再传到 GPU 进行渲染,之后就展示到你的屏幕上了。

参考教程:open in new window

回流与重绘

什么是回流?

当我们对 DOM 的修改引发了 DOM 几何尺寸的变化(比如修改元素的宽、高或隐藏元素等)时,浏览器需要重新计算元素的几何属性(其他元素的几何属性和位置也会因此受到影响),然后再将计算的结果绘制出来。这个过程就是回流(也叫重排)。

什么是重绘?

当我们对 DOM 的修改导致了样式的变化、却并未影响其几何属性(比如修改了颜色或背景色)时,浏览器不需重新计算元素的几何属性、直接为该元素绘制新的样式(跳过了上图所示的回流环节)。这个过程叫做重绘。

由此可以得出结论:回流必定会发生重绘,重绘不一定会引发回流

哪些实际操作会导致回流与重绘?

触发重绘的操作:例如:修改color、background-color、visibility等。

触发回流的操作:

  • 页面首次渲染
  • 添加或删除可见的DOM元素
  • 元素的位置发生变化
  • 元素的尺寸发生变化(包括外边距、内边框、边框大小、高度和宽度等)
  • 元素内容变化(文字数量或图片大小等等)
  • 元素字体大小变化
  • 浏览器的窗口尺寸变化(因为回流是根据视口的大小来计算元素的位置和大小的)

一些常用且会导致回流的属性和方法:

  • clientWidth、clientHeight、clientTop、clientLeft
  • offsetWidth、offsetHeight、offsetTop、offsetLeft
  • scrollWidth、scrollHeight、scrollTop、scrollLeft
  • scrollIntoView()、scrollIntoViewIfNeeded()
  • getComputedStyle()
  • getBoundingClientRect()
  • scrollTo()

性能影响

回流比重绘的代价要更高。

有时即使仅仅回流一个单一的元素,它的父元素以及任何跟随它的元素也会产生回流。

现代浏览器会对频繁的回流或重绘操作进行优化:

浏览器会维护一个队列,把所有引起回流和重绘的操作放入队列中,如果队列中的任务数量或者时间间隔达到一个阈值的,浏览器就会将队列清空,进行一次批处理,这样可以把多次回流和重绘变成一次。

当你访问以下属性或方法时,浏览器会立刻清空队列:

  • clientWidth、clientHeight、clientTop、clientLeft

  • offsetWidth、offsetHeight、offsetTop、offsetLeft

  • scrollWidth、scrollHeight、scrollTop、scrollLeft

  • width、height

  • getComputedStyle()

  • getBoundingClientRect()

减少重绘和回流

  • 避免使用table布局。

  • 尽可能在DOM树的最末端改变class

  • 将动画效果应用到position属性为absolutefixed的元素上。

  • 避免使用CSS表达式(例如:calc())。

  • 避免频繁操作样式,最好一次性重写style属性,或者将样式列表定义为class并一次性更改class属性。

  • 避免频繁操作DOM,创建一个documentFragment,在它上面应用所有DOM操作,最后再把它添加到文档中。

  • 将 DOM “离线”。

    我们上文所说的回流和重绘,都是在“该元素位于页面上”的前提下会发生的。一旦我们给元素设置 display: none,将其从页面上“拿掉”,那么我们的后续操作,将无法触发回流与重绘——这个将元素“拿掉”的操作,就叫做 DOM 离线化。

  • 避免频繁读取会引发回流/重绘的属性,如果确实需要多次使用,就用一个变量缓存起来。对具有复杂动画的元素使用绝对定位,使它脱离文档流,否则会引起父元素及后续元素频繁回流。